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中国文化名营救纪念馆:这里曾经救下的人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中坚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17 22:28:0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葱郁绿树、青瓦白墙、成排红灯笼……在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国文化名营救纪念馆。被日军攻占后,留困在的大批中国人士和文化人士被营救从撤离,白石龙村是他们从脱险后在内地游击区停留的第一站。白石龙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而今在村口建起的这个纪念馆,向后人娓娓道来这段历史。

  曾任全国政协副的何香凝、曾任文化部长的茅盾、曾任长的乔冠华、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林默涵……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从日寇下抢救出来的文化人士和人士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少作家留下的鸿篇巨著,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篇章。这段被称为“中国文化名营救”的重要历史事件,离不开一个叫白石龙的地方。文化人士离港后,大部分人到了位于内地的白石龙村。白石龙村成了“小延安”。

  1941年12月25日,被日军攻占。留困在的大批中国人士和文化人士等,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在中国的领导下,广东抗日游击队和龙华人民紧密团结,排除万难,护送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等800多名文化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线,从成功撤离。他们背着简单的行李翻山越岭,经过荃湾、元朗,往离深圳不远的东江方向去,时常一天要走六七十里。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东江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白石龙镇。白石龙村是他们从脱险后在内地游击区停留的第一站。这些文化名人,有的在白石龙村只待了十几天,有的待了一个多月。但是,惊心动魄的营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次胜利大营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大营救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文化名营救纪念馆建成。

  近日,记者又一次来到中国文化名营救纪念馆。此时距离春节长假过去没多久,远远望去,青瓦白墙的纪念馆,被一排排悬挂着的装饰红灯笼“点睛”,成为马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年,纪念馆经过了多次修葺完善。据了解,目前,纪念馆展览面积826平方米,共设三个展厅,分别为一号、二号展厅和白石龙会议旧址。经过的纪念馆融入了多个高科技元素,包括电子地图、LED墙、沉浸式投影、弧幕影院、幻影成像、名人综合查询大屏、图文扫码下载平台等。大量声光电前沿技术运用到馆中,为观众带来强烈的“历史沉浸感”,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给人的“严肃、冷漠、沉闷”的印象。在多电子沙盘上,观众可以点击图片观看大图,还可以扫描二维码,把图文下载到手机里收藏。其中,一幅巨型的LED触屏十分震撼,排列了数百位名人的头像,手指点击后,头像就会放大,并出现其生平事迹。

  纪念馆内还设置有一些复原遗址,生动地向后人展示了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当年亲历的救援和生活场景。比如,一行人到达白石龙村后的第二天,被转移到附近山上树林,救援人士为他们搭建了草寮招待所。复原遗址再现了当年的草寮招待所。

  中国文化名营救纪念馆馆长朱赤介绍,纪念馆的建成运营,对当地影响巨大。曾经的白石龙村,从寂寂无名的一个小山村,变成了“红色山村”。社区还组织了重走“文化名营救线”活动,线途经水围村、梅林水库、白石龙村等。今年建党100周年,“重走”还计划延伸到惠州等地,并组织更为丰富的活动。朱赤介绍,馆内除了专职员,还培育了一批由学生担任的“小小员”。这既补充了力量,又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历史教育。纪念馆还请了深圳博物馆的金牌员,对这些“小小员”进行面对面。

  而今的纪念馆紧挨着一所幼儿园,孩童的声音有时从墙那端传过来。馆内葱郁的大树荫护着纪念馆,树枝探过墙,仿佛隐喻着耀后人。

  朱赤:我是2014年到这里的,当时这里建馆将近十年了,展览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展厅,有少量文物。展览形式也很单一,都是图片展览。当时排水系统还坏了,馆内还涌进生活污水,臭味很大。加上纪念馆的大门开在白石龙村里,很多人看不到,当时来的人还很少。

  朱赤:我来了以后,先打报告,对排水系统进行了,解决了污水倒灌的问题。到了2018年,在主管部门的牵头和组织下,纪念馆开始了“”的。新建第一展厅、改建第二展厅,并且在大边新建了富丽堂皇的大门。后的文物从二三十件增加到近百件,展览形式也丰富多彩。新建了下沉广场,用于党建活动的举办。我们还重新招募了有专业背景的员。经过一年多的,到了2019年7月1日,纪念馆重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据统计,半年时间,纪念馆迎来了约10万名参观者。而在前,每月大概只有1000名参观者。

  羊城晚报:您经过了纪念馆“”的过程,是名副其实的“守护者”,看到纪念馆的变化,心情如何?

  朱赤:我是退休后受邀来当馆长的,退休前我是龙华区的一名公务员,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来深圳工作多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历史,出过两本关于龙华历史的书,也一直知道文化名营救意义重大。一开始看到纪念馆的样子,觉得很是心疼。而今六七年过去,纪念馆影响力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年大年初一,馆内都有人过来参观,我感到很欣慰。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于开展教育、培育红色基因十分重视,我心里非常高兴,纪念馆未来也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胎梦大全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