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包装设计> 文章内容

与今天广告“狂轰滥炸”的画风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营前的8块广告牌天天有人去围

※发布时间:2016-8-29 17:03: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导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火车站广告牌图景原标题:与今天广告“狂轰滥炸”的画风完全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营前的8块广告牌,天天有人去围观常报全媒体讯红梅照相机、星球录音机、广玉兰啤酒……曾经,这些常州制造,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经过产品广告包装,走向全国,走红市场。昨天,常州晚报记者与常州市工商局广告处工作人员共同走进常州第一家广告公司,听员工讲述常州广告的发展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火车站广告牌图景

  原标题:与今天广告“狂轰滥炸”的画风完全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营前的8块广告牌,天天有人去围观

  常报全媒体讯红梅照相机、星球录音机、广玉兰啤酒曾经,这些常州制造,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经过产品广告包装,走向全国,走红市场。昨天,常州晚报记者与常州市工商局广告处工作人员共同走进常州第一家广告公司,听员工讲述常州广告的发展史。

  第一家常州广告公司,最初负责产品包装设计

  朱翰钧从事广告业30多年,是常州广告公司成立之初的首批员工。他说,常州广告公司,是常州的第一家广告公司,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常州企业的广告生产全部由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承担。

  那时候,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常州具备广告设计的人才非常少。为培育人才,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聘请著名书画家、第一代广告人张文浩任教,各企业专门抽派员工参加培训。“我们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美术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朱翰钧说,全部从头开始,不仅要学习书法,还要学习绘画、设计原理,一笔一画必须工工整整,每天在班里一练就是一天,苦苦练了2个多月,才学到一些皮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广告公司,承接企业广告工作。1980年,常州广告公司成立,成立之初,领导加设计队伍一共近20人。这些人全部是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骨干,主要负责产品包装设计工作。

  当时的广告牌,都是画匠爬到高处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同样在1980年,小营前路段,竖起了一个4米X6米的广告牌,牌子上用深色字体写着“弹性酶片”四个字,旁边画着一盒这款药品,相隔数十米依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朱翰钧回忆,当时这个广告牌竖起来时,成了街上的稀奇事,一条大街上站满了人在看,成了一道风景。

  在小营前路段,常州广告公司设有8块广告牌,另外在火车站、百货公司等路段也设有广告牌。广告公司成立之初,制药企业立即嗅到了商机,常州制药、常州四药等医药企业成了常州广告公司的第一批顾客。

  最初时候的广告牌,不像现在是电脑设计、电子打印放大。按照流程,当时设计广告先由设计师在画纸上画好彩稿,交给客户,客户满意后,设计师再用石墨画正稿,最后画匠爬到10米高处,在脚手架上按照比例用油画颜料进行绘画,“一个广告牌画下来,至少要整整一个礼拜,刮风下雨都要画。”朱翰钧说,当时广告牌是固定的,无法移动,师傅必须爬高进行绘画,后来公司在广告牌上安装了移轮,师傅终于可以在室内工作了。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