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平面设计> 文章内容

教育培训产品到底该怎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22 9:55: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产品设计之于互联网行业,各位想必并不陌生.但产品设计之于教育培训行业,还是相对比较新的.之所以写这系列文章,基于两点:第一行业面临转型,应该引入其他行业的运营思维来推动发展;第二自从教育培训圈微信平台开通以来,很多朋友向我咨询,这个项目如何?那个产品如何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产品和项目的产生背后都有特定背景,需要深入了解才能给出可行性建议。当然,也会有通用的思考路径,抽丝剥茧,让我们自己能够找到答案,所谓抛砖引玉,希望本文就是那块砖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培训产品特指教育培训机构,排除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泛教育产品,如好某星,诺某舟等等。

  产品设计:快感和结果,我都要!

  话说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历史悠久,开山鼻祖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所谓弟子三千,大家席地而坐,听孔老师讲课。那场景,想想够震撼的。让我们穿越一把,来到春秋末期的鲁国。圣贤操着一口浓烈的山东口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现场听课的感觉,美。偶尔开开小差,与边上的颜回老兄说个笑话,爽!当然,学习嘛,该努力还得努力。不然如何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去争做七十二贤呢?

  以上所描述的场景,恰恰点出了教育培训业态产品的两大特点。体验和结果。如上,在现场与那么多的人一起听孔老夫子讲课,与同学交流,本质是一种社交氛围,能够体验到一种参与快感,在这里能够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类似的人,能够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见证成长,这个feel倍儿爽。

  而另一方面,正如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所写,“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千人学习,72人成才。这又代表了一种结果导向。

  OK,我们穿越回来,看看如今贵为培训行业第一的新某方。每个老师上课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每个老师有才的都和裁缝似的,台上激情四射,台下欢声雷动,不知道的以为到了刘某根大舞台。这就是快感,一种前所未有的,是多数体制内老师不能给予的。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但学习也应该是有结果的。近两年,虽然新某方因为从早期开始的管理上的随性造成业绩上有所回落,但不得不承认,在传统英语应试领域,新某方仍然是一枝独秀,这得益于教学研发者对于考试趋势的研究,对于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研究。

  因此教育培训产品设计的第一准则便是:快感和结果,两个都要!

  两类企业思维下的产品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企业产品设计思维是怎样的。

  你的产品是卖给谁的?他们用你的产品来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你提供的产品对于他们解决问题是唯一选择么?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选择你的产品?

  以上几个问题涉及了消费者画像、产品独特卖点提炼、以及弱伪需求陷阱等常见的产品设计时使用的手段。

  消费者画像

  精准营销倡导者的一贯手法,通过对消费者年龄、职业、地域、收入、消费喜好、性格特征等等的数据分析,进行相对客观描述,来反哺市场人员,进行产品修正、升级、新品开发等。当然,如果你在产品设计初期因为相关数据不足,那么消费者画像会相对粗糙。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手段。最近热门的大数据概念,主要应用便是消费者画像。写到这,想起看过的一个调查消费者的极端例子,据说为了调研某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准和消费喜好,跑遍住宅区去翻垃圾桶。想想其实大可不必,去超市收购一些买单的小票岂不更省时省力一些。

  产品独特卖点提炼

  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销售就是卖好。卖什么好?一卖消费者想要的“好”,二卖我们创造的“好”。这个“好”是什么?好就是卖点。消费者要的“好”,多是通用卖点,这和整个行业对消费者的教育程度有关。打个比方,在成人英语培训行业,客户关心外教的上课比例,是否全职。这是通用的“好”;而机构除了能够提供纯全职外教授课以外,同时强调机构选择外教要求严格,对外教资质要求高等等。后者便是创造的“好”,这便是独特卖点,而独特卖点往往也是通过竞品比较提炼的。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听懂客户要求的通用的“好”,这往往会成为客户是否买单的关键。

  弱伪需求陷阱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手段,往往被人忽视。很多人在做一个产品之前,会说问过很多人,大家都想要这个。这里面有陷阱存在,一个弱需求,一个伪需求。规避弱需求很简单,你说你问过很多人,究竟是多少人。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市场没人去做,需要注意,不是看到没有人做的都是蓝海市场。

  当然,蓝海也会存在,但是为了产品推广,你得付出高昂的客户教育成本,为他人做嫁衣,这事非值得干么。个人认为产品设计的突破方向无非三类,或颠覆,或创新,或填补。

  真正意义上的填补和颠覆不多,市场缝隙不多见。而创新小而美的产品,满足细分需求,细分市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后面我们可以单独开篇来讨论这个话题。

  针对伪需求就是在之前我们谈到的“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不是重要,是要描述出多么重要。真的重要到他们愿意去支付你所给出的成本么?他们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做产品设计时,最不能要的做法就是掩耳盗铃。再好的销售顾问,也需要强有力的产品支持。而作为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后续的推广成本和运营成本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如果你的产品在设计上遵循了以上原则,那么我们接着来看互联网行业思维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赋予产品性格,和客户的个性趋同

  如今,我们会看到在微信,微博上,浪姐,小米,京东客服,各种卖萌,你方唱吧我登场,一片互动,好不热闹。官方平台就像拟人一样,个性十足。在充分诠释产品功能个性化方面,功力深厚。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

  我们已从大众化产品时代,进入了个性产品时代。在教育培训行业里,这种个性化的产品性格赋予目前看到的很少,这不是简单提供VIP服务,是想办法把我们的产品赋予生命力,能够包装出独特产品个性,与我们的客户深入互动,带来粉丝,从粉丝经济中得到实惠。

  给产品插上自媒体的翅膀

  现在微信,微博,豆瓣等等很多自媒体平台方兴。我们能否在产品创立之初,包括策划、试运行,后期成熟运营等各个阶段,与各平台合作,发挥平台的媒体威力,直接与准客户面对面的交流。挖掘产品的极致功能加上强大的情感诉求,这便是很好的自媒体传播切入点。

  互联网企业给我们带来的不应该只是宣传推广多了一个渠道,换言之,你即便是把每种网络推广手段都用了遍,那还是传统企业运营思维。对于小米,这样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企业,我们不应只是羡慕和嫉妒。

  强制or娱乐

  前面我们探讨过,教育培训产品是注重体验和结果双重导向的行业。

  那么强制or娱乐从何谈起呢?

  前段时间被一篇新闻雷到了,世纪佳缘的创始人龚海燕从原行业出来后,转做教育培训。去年烧了几百万做91外教,成人英语线上培训,做了没多久,又转到了K12,做梯子网,专注中小学生群体。我想这是在产品设计原则把握上,出了很大的问题。初衷很好,K12市场广阔,属于一块肥肉。但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习惯,这不是让他们打游戏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在线学习习惯,怎么带来后续消费?难不成让家长在边上看着,强制学习?

  诚然,在线教育之所以在短期内无法颠覆线下培训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模拟线下互动氛围等等。但就简单因为所谓的成人英语市场份额小,仓皇出逃,盲目扎进水更深的K12,这显然不是一种好选择。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我们回过头来看,自我在线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在线教育培训产品非常重要。而娱乐呢,也是我个人说法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而是及时激励。无论是分数,还是表扬的话,还是分数排名,抑或也升级学习装备?这能够保持学员的成就感和虚荣心的满足,同样,也能够作为我们上面提到的对于产品的情感诉求,被广泛传播出去。比如,学员得了一套学习装备,一键分享到其他平台,这可能比我们炮制所谓的学员成功故事带来的推广效果要好用的多。

  产品设计之于教育培训行业,还有很多话题可以探讨。比如线上产品涉及到用户界面体验、内部流量转化路径,支付,用户数据收集,销售漏斗设计等等问题,线下产品涉及部门协调,内部推广,教学实施,产品上线前的销售通路设计等等。我们期待能有更好的思路赐予这个行业,推动行业健康科学发展。

  作者:毕胜(Billson),11年培训行业从业经验,涉及IT培训、成人语言培训等,擅长网络营销、品牌打造和销售管理,个人微信号billson2014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