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首届全球大学生人像摄影大赛正式发布评选结果。42位获青年分获类和非类金、银、铜及佳作。据悉比赛组织者在46天里征集到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中文大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球1000余所高校1.1万大学生的作品。大赛颁布结果之前,新浪微博话题#人像摄影大赛#的阅读量已达5500万,讨论量过万;号“理想岛”所发布的入围作品的阅读量也达数十万之多。
组织起这样一次大规模比赛的其实是三位交大学子:大赛策划人何川与负责人赵冰操都是上海交通大学与设计学院2015级新闻与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博闻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主管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博。另一位是交大校友创业微信号“理想岛”主编马,他也曾是交大研究生会微博负责人。
在本次人像摄影大赛之前,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也曾引起全球1560所高校2.3万参赛者的关注。赵冰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自己是大学生,就很自然地想为这个群体打造平台,提供发声的机会。但其实我们现在也不一定是应届生,着眼的其实是青年,我们想要追寻的一直都是青年的意义。”
此次人像摄影大赛主题为“使看不见的被看见”。何川说:“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个社会太浮躁,很多人被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所包围,影响了洞见的形成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视角和摄影技能,艺术性地展现生命的本质和真实,让观者从一个个鲜活的 人 的身上,看见背后值得尊敬的东西。”
“这颗星球上有70多亿张鲜活的面孔,无声叙述着70多亿个起起伏伏的人生段落。我们所做的就是,即使只呈现冰山一角,也想让你看到。”赵冰操补充道。
在大赛终评评委、摄影评论家姜纬看来,摄影师的职责之一是运用有的语言,将照片中潜藏的可能性充分打开,为明晰简洁的意识和言说,以此来清理周遭被陈词滥调壅塞的世界:“我们期待着通过观看人们的各式表情,为鉴赏世界的丰富和有趣提供基础,并有效地整理、命名、提升自身的记忆与经验。”
大赛铜获得者陈若愚坦言这场人像摄影大赛给了一个“把当代年轻人的眼光传递给世界”的机会。同为铜得主的吴梦媛也说:“摄影对我而言是一种抒情,这是我大学以来发现自己与内心,与沟通的一种方式,我希望通过这个媒介能表达出一些什么,哪怕是一点潜意识里的情绪,也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彼此影响。”
据悉,本次全球大学生人像摄影大赛邀请到《》摄影部主任李舸、中新社摄影部副主任任海霞、《人像摄影》社长冀运表、《中国摄影》社主编晋永权、《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服装学院摄影系教授于捷、摄影评论家姜纬等18位业界资深人士担任终评评委。
终评采取的是推选制,每位终评评委分别从和非类的100余份终评作品中推选10份左右“最值得获的作品”。最后按照得票数排名,组委会从234份终评作品中确定出42份获作品。
“整体来说,这次参赛的不少作品比较有水准,从拍摄到后期的技术技巧成熟得令人刮目相看,能看出不少作者很有摄影的感觉与潜力。”大赛终评评委、《人像摄影》总编辑丰硕说,“不过,技术虽然重要,但想法更重要,或者说,技术是实现想法的手段与语言。”
大赛终评评委、中新社摄影部副主任任海霞也对参赛作品给予了较高评价:“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见参赛者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大胆的创新尝试以及对社会的。每幅作品都渗透着同学们的心血,只有精心的思考和布局,才能产生多幅高品质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人,深感后生可畏,可喜可贺,我们的业界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才辈出,中国摄影界前途。同时,也大家继续努力,打破一些常规的条条框框,将中国摄影与国际摄影接轨,避免摄影语言的同质化以及题材的雷。”任海霞如是说。
评委推选语:这组作品最吸引人的是人物深邃的目光和即简洁又多彩的画面。半脸特写的表现手法,使画面趣味中心定格在人物的眼睛处,四个人物四种眼神,保安的、少女的含情、建筑工人的憨直、医务工作者的慈爱,通过眼神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品再通过人物头上的佩戴,使人物的职业特征进一步得到强化。作品画面虽然简单但不单调,四幅作品四种色调,使这组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人像摄影》社社长兼主编冀运表
评委推选语:《幻象》模仿马拉之死,手中拿的却是快递单,这种戏仿带有性。形式上接近马拉之死原画,主旨的性和错位感强,不错。——《》社会版主编 李智勇
评委推选语:摄影本身就是光与影的艺术,与幻灯片投影的结合也比较有意思。喜欢这张照片的色彩与小情绪的表现。——新锐时尚摄影师 李欧文
评委推选语:这是一组偏古风的作品,作为一个学生,能够拍出这样的照片,说明审美与技术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作品从拍摄到后期色调都可圈可点。整组作品既有场景的也有虚实的还有特写的,摄影者都处理的很好,画面柔和而细腻,安静中透露着一种情绪。后期色调处理高级而统一,沉稳又和谐。——《人像摄影》总编辑 丰硕
评委推选语:作品采用与当地人合影的方式,将风土民情和建筑文化等符号融为一体,记录了所见所闻,使摄影不再只是和快门的简单运动,而成为对生命的理解和诠释。且行且摄,且摄且悟,这也是作者“向世界问好”的一种自然表述。——《日报》摄影部主任 刘新武
评委推选语:作者拍摄了一组大凉山的留守儿童,看到作品中的孩子,我们既感到心酸,也感到欣慰。我们在感慨他们学习与生活如此艰苦的同时,也为他们活泼乐观,刻苦顽强的所打动。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凉山的希望,也看到了下一代人的希望。这组作品,多数拍摄于光线条件很差的室内,但作者运用光线的还是不错的,画面最需要展现的地方得到突出展现,其它不需要的隐在了暗影之中,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又避免了摄影作品画面杂乱,容易分散观者视线的问题。——《人像摄影》社社长冀运表
评委推选语:眼睛是最能传达情绪的,所以也最动人。在黑白之间,小姑娘的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最吸引人,作者拍摄到了孩子那充满困惑、好奇、胆怯、探寻等等内容的眼神。在构图上,深色的帆布占据了较大的面积,人物处于右下方,整体简约又重点突出。——《人像摄影》总编辑丰硕
评委推选语:一组触动的肖像图片,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摄影师镜头面对的是一群偏年老的水泥工人,恶劣的工作,佝偻的背影,近乎的表情,告诉人们这个职业的艰辛和从事者年龄偏老龄化。从事这种身体的落后的工作方式,无外乎生活窘迫施予的压力。令人反思:谁来保障他们健康权益,谁来保障他们不再因生活所迫而择此繁重的劳动。——《新京报》首席记者、摄影师 陈杰
评委推选语:自然光线的折射,使整幅作品和谐、柔美。人物的动作表情处于纯常态化,符合正常的生活状态,没有摆拍的僵硬生冷 。除柔美的光线之外,俩服装上的色彩变化,成为整幅作品的点缀,产生了视觉上的变化,活化了整个画面。祖孙三代的融合相处,体现出人性之美,以及不经意中,让人体味出手工艺的传承。——中新社摄影部副主任 任海霞
评委推选语:当超级英雄蜘蛛侠没有了腹肌,叼着烟,颓废在墙边,他便是生活的英雄,是自己的英雄,英雄也需要休息。这张图片粗看是幽默,细看是种无奈,图片抓住两者,让每个看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人物的复杂情绪。——摄影师、纪录片导演 库尔班江·赛买提
评委推选语:如何藉由摄影尽可能确切地理解和?这幅照片的摄影师就是针对这一点进行着探究。这是个人的观察视角,既是对他人神情的发现,也是对自己的再次充实,同时更是一种摄影师在场的事实。——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姜纬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