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静心品味自然的灵动之美丨专访静心

※发布时间:2017-6-23 17:41: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大家好,我是静心,从20多岁上网开始就取这名,一转眼到了不惑之年。作为国企一员,平务繁忙。工作之余,、弹吉他、看看美剧,时间完全不够了。2016年尤其是本人的忙碌之年,感觉摄影一下就中止了,每天必泡的POCO居然都难得登陆了,今年作为生态版主算是有所失职了,来年会再补偿的。

  20来岁时,记得单位有一台美能达,经常用来拍一些内部活动。那时还算不上爱好。直到有了小孩,从04年开始记录小孩的成长。2009年,小孩5岁时,一家三口去三亚玩,第一次买了单反,也就是用到现在的尼康D90,镜头还是同事推荐的腾龙28-75/2.8的,摄影的爱好从这时才算线年三亚腾龙头拍的女儿照

  拍家人是为了记录,而生态摄影,无需考虑模特造型,还锻炼身体,适合后半辈子长期拥有。于是,我先后入手了尼家105微距头、大竹炮、腾龙折返头,主要都是为花草虫服务的了。很惊讶的是,自己到现在都没把D90换了,说明自己没烧钱也玩了摄影了噻,其实今年准备升级的,只是今年突然事务繁忙,不然若按前几年的摄影浓度,估计是要上800了。

  人如其名,我其实是个喜欢安静的人,生态摄影更适合一个人拿着相机慢慢地拍。人像一般要打群架、要和美女沟通,要在脑袋里想造型,还得有费劲的后期。风光嘛,还是拍过一些,不过比较烧钱,也太费劲了。我的大部分风光片都是家人出游所拍,曾经的一次坝上之旅是为摄影所行,深感其中之不易。于是,生态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分阶段来讲,刚学习拍微距时,花想拍到蕊里去,虫想拍出复眼来,这种状态下应该锐度第一,能清晰就会高兴得跳起来了。如果说还有什么构图的话,只能是运气好的时候,发觉除了细节呈现外,画面凑巧有几分美感,比如蕊的形状,虫的萌态,但这些拍的时候是不会去刻意营造,也没法营造的。

  随着微距拍多了,片子也容易重复,年年桃李樱梅郁金香,岁岁蚂蚁豆娘加蝴蝶。自然想变,于是视野开始慢慢放开,这时候就得多研究构图,否则很难有让自己心动的画面出现,更不用说让别人动心了。

  最后,写实到了一定阶段,写意的需求也冒出来了。这时候,准备出什么片,后期大概怎么弄,就更需要思考了,这算是生态片最费劲的一个阶段吧,从15年的后半年开始,实际上自己就开始琢磨一些玩意,挺难的。不过,我不会长期纠结在某一阶段,当累了的时候,就对自己说,爱好而已,别弄成专业了,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拍风光和拍生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状态。拍风光永远在期待,脑海里早已凝固的那些,会不会呈现在自己面前呢?明天的日出会不会被爷抹杀?日落是否有那么绚烂?雾气是否会升腾?云海是否会那么的澎湃?说实话,拍风光失望的心情会多于兴奋的心情,情绪容易大起大落,要拍的和想拍的总有差距。就算人品迸发,在突发的美景前也容易手忙脚乱,恨不得有再多几只手,再多几个镜头。因此大部分人拍风光,拍摄时是全程的紧张和心跳,拍之后其实失望会大于希望。

  生态明显不同,我的心情一般是很平静的,慢慢,慢慢搜索、品味。因为我知道在大下,在微距头的虚实交融下,拍出来的永远都会比看到的漂亮,如果真要我期待,我只期待有一片花,期待发现几只安静的喜欢被摄的蝴蝶、豆娘而已,这种期待10次出去,8次都会有收获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15年春节全家去马代玩,从幸福岛上坐飞机回马累的时候,云层上空突然发现正值日落时分,相机正好还在手上,还是70-200的镜头,心里狂喜,隔着机窗玻璃就不停的按下快门,就那几分钟,拥有了自己气势磅礴的日落之片。

  14年春节回家,和家人一起上大坪山游玩,发现漫山的梅花,但因为有家人在,无法心拍摄。出于对难得机遇的渴望,历来不喜欢山驾驶的我,硬是第二天自己驱车上了一趟山,刚开到山顶,车就开锅了,差点出问题,下山时还差点开偏道了,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回家整理片片时,看到了这些拍摄,也就把这些艰辛就抛到脑后了,值。

  拍摄花草我现在喜欢以营造氛围为主,虚实相托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千人千面,也是我觉得特别有趣的。而拍摄昆虫则主要以昆虫本身为主,不过我倒不是追求锐度第一,我更喜欢昆虫片的整体美感,不为写实而写实。拍花草上现在更喜欢用70-200长焦来拍,微距拍花已经比较少了,也不太喜欢在家里营造一些场景来拍花的局部或梦幻片。拍虫嘛,就简单得多,一个微距头就足够了,对准虫虫们的眼睛,永远是我的第一要务,如果虫儿们安静,我们反复转换角度来拍,对背景的考虑倒不是太多,因为不管怎么样,微头下总会展现出虚实相生的,这点挺省事。

  至于后期,主要是花,营造出意境和心里想的那些画面,很多还是要依托后期来的,调色抑或画面的叠加,就凭自己的感觉了。至于色调是阳光还是沉稳,有时还真取决于心情哈。昆虫的后期就简单得多,裁剪、降噪以及稍微的色调处理而已。

  2015年时,已经在POCO上以空间文章和专题的方式,分享了我在生态上的全部技巧了,包括色彩、、对焦等各个专题,共近20篇。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觉得已经是我的全部了哈。

  除了PS这部分,生态摄影其实不需要太多,兴趣第一,耐心第二,对美的理解为第三。当然,离不开基本的PS技术,或许这是一些人最认为痛苦的地方,但只要你有兴趣,又有什么能挡住我们呢。

  我觉得喜欢摄影的同学们,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当你爱着我们的世界,爱着这个大自然,你就更多的会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了。因此,一定要多拍,越拍你越会爱上她。今年拍得不多,我就觉得我的世界雾霾多了点了,或许也受到最近成都天气的影响吧。

  以后会尝试吧,这是摄影的原始动力。记录下一些东西,未来的某个日子回看,才是特别有意义的。花草昆虫一直会有,但一些现实则转瞬即逝,如果我们能记录,就会变得弥足珍贵。

  实际上这么多年摄影,对我来说最成功的,就是记录下小孩10年的成长经历,这种记录哪怕只是一次普通的快门,现在看来都是珍贵的。

  我不觉得自己的片子比别人好,POCO上那么多拍生态的朋友们,片子呈现出的效果是强于我的。只是经过几年的拍摄沉淀后,感觉拍并不是问题了,但是要拍出什么样的画面,反而是后面需要考虑了,慢慢对快门也变得小心了。硬要说区别嘛,只能说我拍摄的挺用心,后期也同样做的挺用心,技术虽然粗糙,勤能补拙而已。我的观点一直是这样,发片不是把云端作为硬盘,而是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观者,大家如果能够从片中看出摄者的努力,也就值了。

  接触POCO是朋友介绍的,09年进驻,有着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的历程:发片、互评、渴望精华、渴望首页,渴望勋章。通过发片来督促自己拍片,通过互评也了解了很多朋友的片子,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更丰富了自己的手法和技法。当然,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收获了满满的情谊,尽管我不热衷网友见面,参加活动,但基于POCO的这片网络空间,相信大家依然会弥足珍贵的。

  再后来,当了生态的版主,对自己在POCO的作品也就更严格的了,加上拍摄几年后也想寻求一些突破,片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少了,快门按得也越来越慢了。套用一句话,POCO引进门,还是在个人。其实POCO的平台真不错,现有的这种机制很容易让新人保持对摄影的兴趣,但如何让同学们长久驻扎,则需要POCO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吧。欣喜的是,看到了POCO很多轻量化的创新与完善,POCO相机、POCO摄影、简拼......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