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资讯> 文章内容

成都人的生活美学大概都藏在这几个有院子的茶馆里了

※发布时间:2018-7-19 5:11: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现今成都的茶室庭院,打理得人文有底气、天然又细致。在各个有院子的茶舍中,你都能找到有现代成都人庭院生活方式特色的悠闲。

  清水河公园内,蕴之茶物所中的“物”是指陶瓷,除了茶和物,这里还有一方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子。

  院子之前是个烧烤店,蕴之接手时一片破败,好在原本有几棵树,蕴之想着借用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的设计风格,在四壁刷了灰色水泥墙。灰色水泥墙将绿树一包围,有了几分清淡文艺的气氛。

  院子的一侧,做了一面植物墙。室外植物墙看似随意生长,其实已经历了好几次挫折,枯萎更换了好几次。墙顶每天定时4次喷水,蕴之每天还要拿着高压水枪伺候一番,才长成了如今繁茂的模样。

  墙的另一侧水泥台中,是一大堆多肉植物,这些多肉也并非未经。因为院子是式的,只有一个低矮的木门,刚好在门旁的多肉有时会被顽皮的小孩扯走,客人临走前看到喜欢的也会讨要回去栽种,留到现在粉红翠绿一也是值得欣喜。

  蕴之理解自己的茶院是“地”。她最想让院子呈现出生命力的感觉。因为昂贵的货品和精心修饰出来的工作状态其实是不够的,有一些植物,墙上有光影,地上有零零碎碎的阳光,大自然让空间灵动起来。

  每天早上,蕴之来到茶室第一件事便是打扫院子,晚上闭店前也是。院子里的地板是横条原木,木板间有些缝隙,这个季节拿着笤帚扫上一会其实身上已经会有一层细密的汗水。不论春夏秋冬有没有风雨,每天早晚半小时的整理庭院,联想起日日的意味。

  日复一日的关注之下,院子里每多长出一片叶子,蕴之都会发现并觉得开心。在她看来,院子不一定要是自己的,不必将自己放在压力中,去享受打理院子的时光就很好。植物有可能你已经用尽全力照料了,但它还是要枯萎,需要日复一日的去了解它,它的习性,喜好,和搭配,才是美学。

  “日用即是美”,这里的茶和物都是如此。在茶院中,蕴之随手拿出给客人装瓜果、渣滓的碗盘,都是几千上万的“日用品”。因为物品要去产生它的用途,再发挥自身的美感,这样才是健康寻常的生活观念。

  一些很难用言语准确把握和表达的美,例如“天青色、沉静”等词,仅凭描述是空洞的。但把器物摆放在院子中,单色釉在炎炎夏日给人带来的心情妥帖,天色将黑未黑之时那一抹暗色的蓝,都能够直观的映入眼中,给人以感受无需多言。

  茶,经过不同的泡法,在不同的下呈现出来会有差别,这是也它的魅力。你可以首先带着功利性的去喝茶,减肥、抗氧化,喝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欣赏它的味觉。再深一层,可以是遇到一款好茶,你的世界多了一样自己喜爱东西的内心愉悦。

  走进觅荼,青石地板上满布青苔,窗棂木质陈旧,院中还盖了茅草屋。在古朴气质的院子里,坐着穿着潮流街头印花T恤的老板之一孙芾耘。

  2年前,他们一行3人开发了一些茶饮类产品,来到三圣乡摆地摊卖,中途被赶走,于是来到了现在觅荼的这个院子里歇歇脚。没料到和当时院子的主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院子作为股份给他们四人经营,老板去往别的城市“做一个更美的院子”。

  茶院的打造,孙芾耘说:“我们真的很抠。”你看这院子里搬不动的东西,都是上一任院子主人留下的。搬得动的桌椅摆件、木桩枯枝,有的是邻居赠送,有的是来自旧货市场,还有的是在河边、上捡回。

  院子里的植物,也是“适者”。他们没有细心的打理,哪里的植物枯了,从旁边长得茂盛处扯下一根插上。所以渐渐的,院子里能力强的吊篮长得最多,孙芾耘开玩笑道:“也可以说这是因为爱兰的幽雅故意种的。”

  采访的那一天刚下过雨,潮湿青苔映衬下的茶院越发沉静。由于清幽古朴,觅荼刚开业时大家都以为是老年人开的,那时他们也应景的放着中国古典音乐,接待着40岁以上的客人。

  后来他们决定回到“觅荼”的出发点来。取这名字有三层意思,一是有古时“茶”是“荼”的说法;二是追本求源,寻觅到喝茶只是为了生津解渴这一本质;三是它的英文发音同“me too”,意味着希望汇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茶院的风格因此开始变化,现在的觅荼多数时候放着民谣,楼上养着几只猫,在天晴的时候,客人们听着民谣玩着猫,古朴的下拍些美照发朋友圈,气氛轻松自在。

  很多客人来到这里,也是因为他们几个主人的存在。没人时他们自己喝茶或是动手做手工;如果客人缺一个玩王者、玩吃鸡游戏的人,他们随时可以加入打得火热;有熟客想吃火锅,也可以带上食材晚上在院子里支一口锅,边吃边喝玩到深夜。

  茶院生活让孙芾耘每天都有故事听,从2016年开业到现在,他在院子里坐着,微信却已经添加了1200个好友。“喝茶狭义的理解,要讲究茶叶、茶具、冲泡顺序。但如果从广义来讲,首先是看人、看、再看喝的是什么。”他认为茶只是个媒介,在觅荼没有茶道,只有倒茶。“我喜欢这个人,约出去在好的里玩,开开心心的度过一下午,那不管是什么茶都算没有白喝。”

  西一环附近老成都风味十足的林一带,有个慵懒客栈。客栈坐落在街边,从一道不大的门进去,发现豁然开朗。在老小区的包围下,有个近200平方米的院子,这个院子便是倦了茶舍。

  闹中取静,和生活没有距离。倦了茶舍的装修,是用现代语言将传统文化在表达。它的屋顶是芦苇根,地板是原木色,围着房间向院子延伸出去,搭建了一圈檐下空间。

  设计师不二在打造之初,这里是个地道的成都院坝,一片空地、一棵树。出于茶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室内外的沟通。不二做的,是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化后,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每个窗户望出去,都包含着景观,这一类传统园林设计文化的轻巧表达。

  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檐下那一片与自然相融洽的廊式空间所吸引,在传统中式建筑中,有这样以通行为功用的过廊;在日式建筑中,也多见这样延伸到屋外铺着木板的外廊。不过,不二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一定要借用怎样的设计元素,而是从拓展室内空间的思考出发,搭建出了这里。

  雨天,坐在檐下喝茶,看着雨水顺着屋檐一线线滴落,又含着禅意。晴天,院中的大树将光影透出,风吹叶动,与院中茶客的感受形成照应,人和自然便有了交流。

  倦了茶舍的创始人蒋乐乐之前是做心理工作室的,她创建茶院的初衷,是希望这里能够作为一个温暖自在、身心的空间,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和自己的身体相处,多一些思考。

  “艺术对人是一种疗愈。”蒋乐乐认为,把茶看得过于简单是肤浅,而看得过于高深则有些装神弄鬼。喝茶首先应该是品饮的感受,身体对味觉、嗅觉、视觉本能的直觉力,这是茶院之所以能带给人美好感受的原因。

  闹市区的井巷子游人如织,不同于普通茶馆的是,古今茶语在这里经营了6年,却只卖一种茶。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带院子的式产品体验馆。

  茶馆主人贾思瑶家里经营的茶叶品牌叫“峨眉山有机茶”,茶馆里可以喝到的就是它。早在90年代末,“农残超标”的问题初见苗头,从那时起,贾思瑶的母亲就做了有机茶,2000年获得认证,至今已有18年。宽窄巷子是成都面向世界的窗口之一,他们在这里,希望把峨眉茶文化、有机茶的分享出去。

  在2012年开店时,“山野之味”已经是茶院的主题,她们希望将峨眉山中的景象带到城里。踏入古今茶语的三进院,一间间的走入,逐渐和院外的热闹拉开了距离。最往里的茶院四面围合,屋檐下方喷射出极细的水雾,像是山气缭绕。

  院子中间有一颗歪脖子石榴树,结着可爱的小果实。这颗歪脖子树看似随意天然,其实是刻意找来,呼应着后面的榻榻米室,以不经修饰的形状增添一些山野之趣。

  一年四季,这颗树带给院子不同的景致。春天它发芽、开花,夏天挂果,秋天叶落,冬天光秃秃的像一颗枯树,衬托出有些禅意的清冷空间。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贾思瑶和团队亲历亲为,还创作了一篇《修园记》。如今在这里,她不用看日历,只需要观察院子便知道到了什么节气。

  茶院内摆放的书画台、围棋象棋等,拉近了客人的距离。有了这些区域的交流,客人们在相互围观时,很容易彼此成为了朋友。

  在时间的流淌中,感受到四季的循环。这和贾思瑶所说的有机茶“天地人和、自然循环”的相呼应。不施农药只是“有机”的结果而已,它不止是一个数据化的国际标准,其实更是农耕大智慧。

  天然之感如此寻常又重要。贾思瑶认为,不是说茶让人悟道,而是它的包容性能够链接到自然。茶本身是山野之物,但却是少有的,大众身体可以普遍接受,能够进入我们饮食结构中的植物。

  当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最初的解毒、养生,到僧人使用时可以提神醒脑,更专注从而产生智慧。茶在使用中才逐渐被赋予文化、哲学等,超越了农作物的意义。这里的茶、茶院都会一直尽力去做到回归自然,因为自然才是这些意义的创造者。

  (备注:获者到店后,报姓名+电话即可使用福利。双人套餐只含2人茶位,加位加杯会产生费用。截止使用日期2018年7月31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关键词:成都茶楼设计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