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资讯> 文章内容

知乎 Android 端的一次重设计

※发布时间:2020-9-24 3:53: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次做知乎 Android 端重设计,是由于四个月前,Android 端去掉了顶部的蓝条。由于设计趋势种种缘由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去掉蓝条后的界面字重层级关系变得混乱,显示十分粗糙。知乎的Android 端显得很老旧。再加上之前使用时候的一些感触。于是就愉快的作为对象动手啦。

  在 Android 端,提问action放置于搜索框内部,同时提问和搜索引导颜色相当,视觉上会认为是一件事,对用户识别造成干扰。

  搜索框引导文本颜色过重,使用与下面Tabs【动态、热门、发现】相差不多灰黑色,导致在视觉上重要程度似乎相当。显得主次不明。

  长时间单模块滑动会让用户产生视觉上的疲惫。让每个模块拥有自己的形式,在单一的样式中加以分割,让界面更具有节奏感。

  翻了很久的想法,大部分人在使用话题时并并不会连接上下语境,甚至知乎也他作为标签放在正在讨论。所以用标签代替话题似乎是可行的的,同时界面中也不会有太多的蓝色显得到处都可点击。

  原设计中卡片的并列关系很棒,再做重设计的时候这里琢磨了好久。最后选择用包含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制作。

  原来长列表加图标的样式在使用的时候会比较没耐心看哪个是什么入口。随着功能的增多,这里也会变得更加臃肿。

  断断续续做了有点久,由于没有数据支持,可能很多地方考虑的也不够周到。以及欢迎诸位质疑探讨共同提高。

  在分析原稿的时候是想将提问从搜索框提取出来,不让两个功能杂糅在一起。让用户去琢磨在这个黑框我到底是搜索还是提问。所以优先考虑了和想法使用统一样式。

  至于您说的搜索和提问是一体的,提问是搜索的一种延续。是考虑让用户先进行搜索,等没有相关问题在去提问这个思么?

  从UI和UE的角度来讲,这个改版是没有抓住原稿的思。知乎作为一款长时间阅读使用的产品,是需要尽量避免高亮显示,以对提高用户的视力感官的友好度。所以可以看到,除了底部tab和问题关注按钮的“强引导”之外产品并未对功能进行高亮处理。改版的整体设计风格也偏向了平庸。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原稿采用轻阴影的方式对版式进行有效切割,加之对大部分用户右手操作习惯的考虑,综合使得功能重心完美平衡。而改版当中,将可点击打开的评论留言功能改到了左边,而不可点击的浏览量改到右边,形成了操作逆势。仔细分析原稿,可以发现,“留言评论”“浏览量”与“关注问题”是轻参与感用户行为;而“邀请回答”与“添加答案”则是重参与感行为。新改版中太过于强调操作部分的归纳,导致“评论留言”功能的忽视,会拉低用户参与问题的方式,影响一部分用户参与问题的操作便利性与积极性,并且致使功能版式在问题标题右下角造成莫名的空白,导致视觉重心不稳。

  总结:作者对于内容产品的用户同理心仍需多加思考,在功能版式上思考还需加深,在设计上多理解UI与产品的联系。好了,我装完逼了. 😈

  我理解的您所说的“高亮显示”指的是(邀请回答、添加回答、关注问题)这部分,我在设计的时候将它们集中在同一区域内,让功能按钮更统一和集中。

  比起原设计,虽然进行了高亮的给姨妹开苞处理,也并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将用户从判断多种可点击操作样式(问题部分的关注评论、关注按钮、邀请回答和写回答)中出来,让视觉上更清晰。当然您说的设计风格更平庸,这个仁者见仁,也许您会有更好的设计方案。

  其次,您认为关注人数、评论和关注都是轻参与感的原因是?浏览量和评论的确是低优先级的东西啊,但是如果关注都是轻参与感.不能苟同(如果是,原稿中也不会高亮)

  评论原文已经提过,改版设计太过注重“操作项”的收纳导致在 “轻参与感”与“重参与感”的分级上不够清晰.也就是说,你原本认为的亮点设计是悖论设计,这个的原稿设计是重“参与感分级”,轻“操作项收纳”,并不是你理解的在“操作项收纳”上做得不够好。

  其次谈到UI的强调点上见下面这位的总结,我们达成一个设计共识即可:就是知乎这款产品要利于阅读,利于长时间地阅读。

  而改版设计中三个高亮按钮以及一些细节调亮都把整体亮度拉高了.这是不利的,而人家采用阴影切割板式的阴影设计,是比较取巧的一种方式。

  问题页的关注数量与评论数量谈到的轻参与感见下面这位总结,是指操作次数低。而关注与邀请回答的操作频次虽然也不是很高,但这里变维度了,这两个操作是高度引导的操作(也是知乎产品内核之一),在低回答数与低关注数的问题下,可以帮助提高UGC增长。

  改版设计要吃透别人的设计并且从同理心出发才能打好重构设计的基础。重构的设计要度地去思考对方产品是如何考虑的,了哪些,并且也要把自己放入这些中去思考该如何处理。真正走到对方的,你会发现往往对方面临的情况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得多。而你在场外无压力发挥当然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而人家可能有运营、老板、开发、研发周期、技术实现、竞争对手、市场等多个维度的压力要去承担。

  我评论得很乱,很多东西甚至超越你目前最远能看到的。你随便看看就好,认识到自己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大问题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也是。

  从评论内容就可以看到您对产品设计方向有丰富的经历和对许多产品设计问题有入木三分的见解,是我这种刚入产品设计坑的小白的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标杆,所以能否留下您的知乎或者微博等ID😅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